◎歡迎參與討論,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觀點。
要想找到一個以講故事的方式提高跟客戶溝通效果的途徑,我們首先要知道自己是通過什么途徑才掌握了目前的溝通方式。從我們前輩那里傳下來的溝通方式已經發生了太多的變化,而這些變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我們的溝通。
在這樣的前提下,就能夠理解我們的社會是如何在不知不覺間發展成了一個忙于交易、缺少情感、缺乏交往的社會了。無疑,這與我們設計組渴望和客戶建立關系、溝通感情的做法背道而馳。而了解溝通方式的演變過程則有助于我們找到更好的改善辦法,摒棄徒勞無益的溝通方式,建立更有效、更能打動人心以講故事為主的溝通方式。
在當今社會,不使用社交媒體就想與人交往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生活方式了。臉書( Facebook)是社交網站中最出名的個,也是2012年萬維網中瀏覽人數最多的一個網站,每天都有數百萬的瀏覽量。他們要尋求什么呢?答案很簡單,他們只是在刷存在感,通過給一張照片或一條狀態評論或點贊,而讓自己成為朋友、家人或同事朋友圈中的一員。
講故事既能揭示其中的寓意,又不會犯下定義的錯誤。德國著名政治哲學家漢娜·阿倫特( Hannah Arendt)《伊薩克·迪內森》(3k0esen:185-1963)
網絡社交媒體又有什么樣的缺點呢?缺點就是我們能夠輕松地用一個虛擬網絡世界來代替真實的世界。事實上,就算某個人在 Facebook上有1000多位好友,也不能代表他真的有那么多交往的朋友。但當人們在屏幕前消磨了無數個小時之后,這條界線就變得模糊了。而真正的人際交往則似乎變成了一門缺失的藝術。
這當然不是對這些社交網站的控訴。事實上,這些社交網站可以是有益又有效的工具,但你永遠不要指望通過這些網站去真正地了解下人,為我并不是一種狀態,我們人人都有自己要講述VI設計的故事。可是在現實生活中,我們怎么就從往日圍坐在篝火旁變成了圍坐在電腦或手機旁了呢?